Google
 

2006年9月21日星期四

“魔岩三杰的纪念”——最后要说的话

  现在,我将这篇关于《摇滚中国乐势力》VCD的一些记叙作为我近期的“魔岩三杰”这一系列文章的结束吧。
  我的上一篇博文,就是《摇滚中国乐势力》VCD后记摘抄那是我从《摇滚中国乐势力》影像资料的结束字幕上抄下来的:暂停视频,盯着电脑屏幕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录,然后再播放再暂停再抄写……可以说费了很多心思。
  为了这段影像曾在一两年前寻遍了福州的各大音像行——未果;接着又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最大的网上商店,结果只寻到有关于它的LD出售——可现在去哪里看LD啊!然后,尝试叫在外地读书的小妹找寻——也是没有;最终,才在我弟弟的提醒下想到了用BT下载——成功!所以到了现在我还会记得是在伊美姬网怡红快绿BT下载处找到资源的。(在这里真的要好好表扬一下很热心的小妹啊)
  看完了这个演唱会之后很是感动,特别是在结尾字幕时的这篇由当时台湾滚石公司的制作人张培仁所写的后记令我唏嘘不已,我从中看到了一个台湾音乐人对大陆摇滚乐的挚爱,还有当时他对中国新音乐的信心。可是现在呢?现在的中国摇滚呢?我看过一篇2002年媒体对张培仁他的采访,当谈到当年的魔岩三杰、谈到了中国火时,张培仁当众流下了眼泪!这可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啊!
  一直以来我都只是在听关于摇滚乐的唱片、CD。从没有亲身体验过一场真正的摇滚演唱会是我的一大憾事。
  真的幻想过带着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感受摇滚,或许她不会喜欢这种音乐形式,但我想让她陪着我,让她感受我的快乐。

2006年9月19日星期二

《摇滚中国乐势力》VCD后记摘抄

  1994年12月17日晚上八点,窦唯、张楚、何勇以及作为嘉宾演出的唐朝乐队所参加的“摇滚中国乐势力”演唱会在香港红磡体育馆正式开演,现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媒体和近万名香港观众,在此之前,他们很少有机会亲眼目睹来自北京的新音乐风采,而在香港这个中国人的娱乐重镇中,红磡体育馆向来被视为偶像与巨星的舞台,人们在这里一向只为娱乐而来,在声光舞影中求取一夜欢乐。
  没有一场演唱会像这天一样,没有熟知的偶像,没有华丽的衣裳,甚至没有人需要香港演出中惯见的哨子和萤光棒,他们空手而来,这是一个没有人见过,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演出。
  在没有人能预料的状况下,这场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唱会几乎全程陷入了不可思议的状态,红磡体育馆历来严格的规定阻止不了上万名决心要站起来的观众,他们用双手和喉咙舞动、嘶吼,他们用双足顿地、跳脚,连向来见惯演出场面的媒体和保安人员出陷入了激动的情绪中,在香港,几年来几乎没有见过一场演唱会像这样疯狂。
  隔天的港台报纸大都以空前的显著版面报道这场演出的盛况,“摇滚灵魂震憾香江”、“中国摇滚袭击香港”、“红磡很中国”,媒体的激烈反应至今末衰,许多评论文章先后对这场演出做出评述,更多文化人和音乐人先后发表许多意见,大家都对演出当天的热烈反响作出高度评价,也都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1994年12月17日当晚,我坐在控制台的后方,力持冷静,尝试尽好责任控制演出的进行,在我身边的工作人员们大都经历过无数次的演出实况,我们看台上的乐手们演出也已经不只一次,和他们相处时日亦久,深知他们的音乐确实有极强的力量,然而,这是第一次,我看见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在满场欢呼跳跃的群众中热泪盈眶。
  也许,这都是因为在香港。
  长久以来,我都觉得这是一个文化错置的时代,从包装工厂中生产出的明星偶像在传播媒介的传送下普及各方,人们极力在表相中汲取娱乐的养分,而忽略真实的力量,来自岛屿的文化现象,正以极快的速度席卷所有中国人的地方,浅薄正在取代深刻;简单正在取代丰厚;虚假正在取代真实,如果这就是商业体制的法则,那么,多年以后,我们可能会发现,在泡沫经济解构以后,留下来的文化资产也将只是泡沫一场。
  北京的新音乐乐手们带给港台的冲击正是来自于此,他们首次证明了偶像不是一成不变的神话,在香港,这个华人娱乐工业的中心里,有上万个群众同时疯狂于“真实”的力量;他们首次证明,来自丰厚大地母亲的文化养分能够让人产生新的视野和想像,他们见到了久违的音乐本质,发现这是和灵魂相通的线路,因而抛弃了惯有的矜持,呐喊疯狂而带给港台唱片业与媒体的冲击也是来自于此,他们开始相信,商业应该只是一种流程,一种制度,商业不是一种音乐形式。
  这次演出首次结合来自中港台各方的工作人员,他们都对中国人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使命和想像,他们大都相信,中国人将会有更繁盛的文化景观,那也不是来自于虚构的娱乐幻境,而应该是来自于更真实广阔的创造力量,他们在这场演出中,都看见了这样的希望。
  而对于长久和北京新音乐乐手共事的工作人员如我,并不能维持太久的兴奋,至少,兴奋是不够的,我们看见过去十年来,他们每个人在音乐中如何投注全部的生命,我看见他们每一个音符都是生命的延伸,我看见他们对音乐深刻的感情,在香港所带给人们的冲击热潮并不是他们创作的目的,在香港,他们公开告示媒体,北京才是他们生命的源头,中国才是他们创作的根,对所有流连于商业体制中寻求发财致富的人们而言,他们的想法几近不可理解,我们却觉得,这才是中国新音乐的本质,站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更多的未来要去面对,有更遥远的任务在等待,香港演出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在这场演出中,有太多的人需要感谢,无法一一尽述,我只能对主办单位香港商业二台表达特殊的敬意,他们在香港的商业体制中,已经尽力的维持了一条极难走的路。我们很高兴没有让他们失望。而同时,我也对香港许多浅陋无知的媒体(并非全部)表达我的鄙夷和愤怒,他们从来没有真正擦亮眼睛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而永远在捕捉一些矛盾和差距,是他们制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和简陋,我很高兴看见何勇的坦率直言,他承认娱乐工业的价值,却否定这个世界只能有娱乐,他戳穿了这个社会的假面,对香港部分惯于逢迎弄人的媒体而言是一记当头棒喝,不能不记之。



张培仁

1994.12.20




  这篇后记我是从《摇滚中国乐势力》的影像资料的结束字幕上抄下来的:暂停,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录,然后再播放再暂停再抄写……
  直到现在,看起这一篇文章还是很激动,只是激动过后却是深深的无奈。

2006年9月18日星期一

张楚《造飞机的工厂》专辑的文案(摘抄)

春天有温暖的灵感,还有痛苦的幻想…平凡还坚定的一切,爱在里面不能停歇 棉花


  经历二、三年后,我终于发现孤独的人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音乐与爱没有坚持!
  来自于对周遭人群的点滴感受,音乐是张楚那双清澈的眼,投射出一种对生命状态的灼热注视,发烫得让虚伪退缩,强烈得令贪婪现形,但张楚从不谴责,那是高高在上者的专门学问,他只是让爱与音乐诚实的发光,希望在充满野兽的森林中,迷路的小孩能看见星星,而在打开现实小屋的门后还有人可以拥抱。
  听张楚的歌词,也许你会觉得片断无法连贯,或也许找不到与情人之间的煸情言语,那是因为在支离破碎的真实世界中,张楚眼中渐逝的爱,像是一幕幕的荒诞剧,毫无理性的逻辑,那也正显示了是他的、你的、我的、大家正陷入的命运、爱,或者是失焦的明天。
  一面镜子,如同张楚的歌谣,反射的不只是小小的、习惯的、熟悉的、厌倦的脸,真是生命存在的动荡,飘移沉静洞澈。是从天空中望出海洋,海洋里有一片天。如果你觉得冷,那是因为慈悲的滋味总是太坚定而又太干净。
  张楚的作品不适宜说的太多,真正的智慧,相信是从这些诗歌中,可以浮现出来,而卑鄙小人们,亦可以在张楚的音乐中,从更谦卑再出发。

一个参与录音工作的人

1998年3月




  上面的文字全文摘抄至张楚的《造飞机的工厂》专辑内页。将它贴在我的博客里,只是做为一个资料、一个纪念。想说的是:有些唱片就算是过了十年之后依然是值得购买的。

2006年9月15日星期五

张楚《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的文案(摘抄)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
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这是94年的春天,空气里有一种富裕的气氛,每个人似乎都站在一场洪流之中,等待着来自欲望的冲击。
  张楚也置身其中,看见从身边汹涌而过的人群,他依稀想起生命里的许多画面:一点简单的浪漫,也许粗布衣裳,人们的笑容那时都还没有什么目的,活得不太容易,却有许多天真。他静静的想,有一些美好的事物,终将一去不返。
 他决定要找寻一种更真诚而朴素的质感,不是来自他的情绪发泄,而是来自思索与观察,也希望人们在他的音乐中能得到更实在的感受,而不是太简单的浪漫。他希望自己更像一个叙事者,和人站在一起,不愿意站在太高太远的地方。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的创作意念就在这样的思考中完成,歌词中有许多不经咀嚼不会发现的东西,音乐中也有很浓的“人”的味道,像是在太阳下、土地上流着汗水走过的感觉。他不是在写自己的故事,而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努力的保存一些人们将要失去的、美好珍贵的记忆,让人们重新发现活着的价值。
1994年




  上面的文字全文摘抄至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专辑内页,甚至包括字体的颜色。将它贴在我的博客里,只是做为一个资料、一个纪念。

2006年9月14日星期四

何勇《垃圾场》专辑的文案(摘抄)

在北京的钟鼓楼上
有一只石雕的麒麟

它在那儿站了几百年

默默地凝视天空、土地和人民
似乎总在等待
有一天,会有一阵大风吹过
它会随风飞起来
  何勇的音乐和他的个性一样,心怎么跳,歌就怎么出来。有他个性中的大起大落,也有他创造的梦想和热爱的生活。所以有时候,你觉得他像一只受了伤的麒麟,在四处冲撞,会对天空咆哮;你又觉得,他更像哪吒,天真的踩在风火轮上,对你朗声大笑。
  这张专辑原名《麒麟日记》,是何勇在80年代中的作品与生活的总整理,在91年就已进入录音室作业。但是过程中颇多挫折,其间历时两年,直到94年才完成缩混。他回忆这一段时间,每一首歌都是以真实的血泪作基础;是每一次冲动,也是他为自己所负的责任,这同时也是他的音乐中最动人的部分——我们确实从他的“真”里,看见了生命的蓬勃力量。

1994年


  上面的文字全文摘抄至何勇的《垃圾场》专辑内页,甚至包括字体的颜色。将它贴在我的博客里,只是做为一个资料、一个纪念。

2006年9月13日星期三

窦唯《黑梦》专辑的文案(摘抄)

现实中做不到的,都让梦去完成

  窦唯在1992年离开了他所参加的第一个乐队,当时这个乐队的知名度正在快速攀升,他却放弃了看似成功的捷径,决定重新开始。经过了与另一乐队的短暂合作,就在新的音乐理念逐渐清晰时,再度挥别好友们,独力背负起自己对音乐的执著,走上一条孤单的创作之路。

  最新专辑《黑梦》中的歌曲,大部分于此时成型;和他早期在乐队中的作品,有极大的差别,减少了浪漫欢娱的感受却强化了他对生活品质的呈现。就像许多活在这个时代的年青人一样,生命中充斥的迷惑与难题,都藉由“梦”的形式释放出来。他以比较具有实验性的技法,把所有的歌曲以音效连结在一起,像是重新组合了生活中的片段梦境,强化了听觉上的幻境感受。每一首歌都像是从梦中传来,让你看不太清楚,却知道有许多光线颜色在变化;每一记鼓声都像来自心脏的正后方,你不只听到了心跳,也听得见它的残响。这种强烈的“非现实”特性,就是他这张专辑的创作基调,以一种年轻生命特有的敏锐感受,把自己体会的世界,直接呈现出来,有许多与当时代既存的音乐类型极为不同的新异色彩,极具开创性。

1994年



  上面的文字全文摘抄至窦唯的《黑梦》专辑内页,甚至包括字体的颜色。将它贴在我的博客里,只是做为一个资料、一个纪念。

魔岩三杰的纪念

  1994年6月,滚石公司在大陆的下属厂牌“魔岩文化”一口气推出了三个歌手的三张唱片,分别是窦唯的《黑梦》、何勇的《垃圾场》和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他们将这三张专辑一同冠以“新音乐的春天”。这种几个不同歌手不同专辑一起打包推出的做法在当时应属是首次吧,其实就算到了现在,这种方式也不多见。
  三个不同个性的天才歌手、三张风格各异的专辑一经推出就在引起了轰动,在短时间内便创下了百万的销售奇迹。被乐评者肯定为“中国新音乐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两小时!”窦唯何勇张楚三人也从此被人称为“魔岩三杰”而倍受瞩目!他们的最颠峰表演就是1994年12月17日在香港红磡的“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
  然而伤感的是,“新音乐的春天”之后马上就是“严冬”了。中国摇滚乐似乎在94年耗尽了他们几乎所有的力量,从此就走向了下坡路。张楚他们也很快进入了低谷——“窦唯成仙了,何勇病了,而张楚死了”何勇自己这么说道。
  我就是在1994这一年、在中国摇滚乐最高潮的时候喜欢上它,也从此十多年来执迷不悟。但我没有看到它走向辉煌,却无奈地看着它步向没落。喜欢上她在最绚烂的时候,而她却在一刹那之间凋谢,有点悲哀,不是吗?
  与这三张唱片结缘的过程如下:
  我听到并拥有的第一张专辑是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盗版磁带,惭愧,是偷来的……很快我就重新买了它的正版磁带,它陪我度过了94年的上学路程。工作后,我又买了这张专辑的盗版CD,连同他的第二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
  窦唯的《黑梦》我只在94年时听过磁带,没有收藏;
  何勇的唯一一张专辑《垃圾场》,我拥有的是盗版CD。应是柯阳友情贡献的吧。
  2006年9月10日,我得到了魔岩三杰的CD合辑,里面共有五CD,分别是窦唯的《黑梦》《艳阳天》《山河水》和何勇的《垃圾场》及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非常遗憾的是居然没有收录张楚的那张《造飞机的工厂》。看着唱片里那熟悉的海报,我激动不已:十二年后,我拥有了他们三人的正版CD了。至此我对他们的收藏也告一段落。
  一定要特别说明的是这套合辑是人送的,可以说,这五张CD后面带着真情,我会好好珍惜的。不仅仅是因为张楚,更重要的这是一个纪念……

2006年9月11日星期一

“爱趴”(IPOD)真的趴下了……

  今年7月份时,买了一个苹果的IPOD 30G VIDEO。(后来看到有人昵称IPOD为爱趴,呵呵,有创意呀。)
  IPOD这种展现时尚的音乐MP3播放器,我一直在关注它。但老实说没有想过拥有这,这一次能将它领回家,其实完全是巧合,或许也算是一种缘分吧。购买时,我想都没有想,选的就是它那经典的白色:


  拥有了之后,真的是很棒,我将我买的所有CD、搜集的所有音乐一股脑地全弄进去了,很是满意,但,但就在今天,我亲爱的爱趴居然真的趴下了——它坏了!!!!苍天啊,我才用了一个月多啊,这就坏了??!!我可是将它当宝贝一样地保护的,申明:绝不是人为损坏,完全是莫明其妙地失灵!TNND,老美的东西还能不能让人相信啊,或是本人天生命衰?
  所以现在写写本人在使用爱趴时的一点感受吧,也希望和对它感兴趣的朋友们交流一下:
1、白色爱趴的致命伤
  IPOD共有两种颜色,白和黑。白色的爱趴确实是很经典,所有人想到IPOD恐怕都是想起白色吧?但我才用了一个月就发现了选择白色恐怕有点失算,因为白色的它太显脏了!虽然我的爱趴已保护的很好,天天躲在皮套里,但它的数据连接线才用一个月就显得非常非常旧了,当我用这不再洁白连接线和我的IPOD连在一起充电拷音乐,那种心情真是非常扫兴。此外,那白色皮套在一个月后也脏的不成样了。现在想想当时没有选择黑色实在是失误啊,要知道黑色是不易显旧的!还有,在没有真正用过IPOD时,我真的觉得它非常漂亮,可是后来拿到实物,感觉有点高估了它的漂亮,个人觉得它的后壳做成银金属色还不如干脆全身白,更显得晶莹剔透些。
2、爱趴的电池使用时间太短了,电量显示也有瑕疵
  在IPOD说明书上指出它的电池有14小时音乐播放时间;最高达3小时配乐幻灯展示;最高达2小时视频播放。其实我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说明书明显夸大了。我测试过:用爱趴播放视频的话只能达到一个半小时,唉,这样的时间看一部电影恐怕都不够啊!另外还有一点非常讨厌的是,它的电量显示没有做好,我充满了电,用它来听歌,只听了一分钟多,屏幕上的电量显示就退了一点!眼睁睁地才一分钟就退了一格电,这种感觉只能是——丧气!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它的电量显示在工作三四个小时后就退到了最后一格红线处,但在红线处它还是硬撑着工作了好几个小时!换句话说,它的电量显示前面退得太快了,到了最后显示红色低电量警告时其实它依然还有一半的电,这不是造成了我们的误解吗?
  还有当充满了电用它来看照片,才打开一张图,电量指示就退了三分一,但你关闭之后,电量指示又升上去了!唉,这难道不是设计缺陷吗?
3、爱趴支持的音乐格式里没有WMA
  现在网络上音乐格式最多的就是MP3和WMA,但爱趴不支持WMA!你如果有WMA格式的音乐文件想要用它听的话,它会将之转化,但这太麻烦了,也浪费了时间。所以每次在转化WMA时,我都是一脸郁闷,因为本人的电脑性能低,转换一次的时间……对了,爱趴也不支持APE啊!
4、在播放音乐时,爱趴的屏幕始终是工作的
  IPOD VIDEO的拥有2.5英寸、320x240像素的TFT显示屏,确实是非常漂亮,但它在工作时,屏幕始终在工作,虽然背景灯是暗的,但屏幕依然忠实地在工作着,你听十小时音乐,它就显示十小时的数据。但大多时候,我们都是将它包在皮套里,根本不会去看屏幕呀,这样不断工作难道不会加块它的损耗与电力吗?其实完全可以加一个开关,将屏幕全关掉,在我须要时再打开嘛!
  揭短大会估且先开到这吧,至于IPOD其它的一些缺点,比如没有录音、收音机功能……我想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最后我个人的建议就是:爱趴不值得购买……

2006年9月5日星期二

大雨泛起泡沫

  傍晚下雨了,那雨大的用“倾盆”、“瓢泼”来形容显然是不够的,我想这样的雨若是行人走在路上大概就和在游泳池里游泳没什么区别了。
  我单位这里可能是因为地处山坡顶,总之是特别讨雷公的喜欢,一到打雷闪电,那闪电就是打在附近,距离近得会叫人害怕。所以只要下雨,只要一有点闪电单位这就停电了。因此我当时所能做的也只有是站在走廊上,百无聊赖地看着不远处的闪电不断划破天空。亮光刺得不时令我眯上双眼。——真的好像是天上的“霓虹灯”坏了,在不断地闪烁着。
  这时候总会想起一件至今还会后怕的事来:数年前,在一个倾盆大雨的夜晚,我居然撑着伞和人走到街上去租碟片来看。雨下得大到一度我们还要躲在屋檐下躲雨。现在想想,真觉得当时是欠考虑了,怎么那时就没有想到很有可能会被“天打雷劈”呢?显然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呀。
  21:30分后,电终于来了。
  点亮灯,站在窗前看着前方不远处火光冲天——那是闪电击中后的燃烧……

2006年9月1日星期五

循循善诱

  我同事老大的儿子很是可爱,见到我就甜甜地叫“柯晓叔叔~~”,然后奋勇向我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或是开了电视请我看蓝猫……这种成就感令我大为满足。(同事评语:一辈子尽在那骗小孩子……)
  一次,他坐在我身后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我的外教叫COCO啊”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什么?外教?COCO?”
  他老爸很是得意:“他幼儿园里有教英语,请老外的。”
  这下我兴趣来了:“来,小伙子,叔叔问你,你的COCO是男是女哪?”
  “女的!”
  “噢~~”沉思片刻:“那她年纪大吗?”
  “什么年纪大?我不知道呀!”
  “嗯,就是说,比起你妈妈是老还是年轻?”
  “COCO比妈妈年轻的”
  “这样啊,那她是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
  “什么白人黄人?”
  呵呵,是我笨不会问,换:“那她皮肤是很白很白的,还是黑黑的像黑板一样,还是和你手手颜色差不多?”
  “反正比我白很多哇,很白!”
  哈哈,是白人,终于进入重点了“那她长得漂亮吗?”
  “长得还可以”
  听到这,我几乎绝倒,这小鬼这句话说得可真大人呀。
  终于,坐在一边的我同事听不下去了,一句话直击中心,结束我们的对话:“来,儿子,下次记得到幼儿园里和你的COCO老师一起照个像,拿回来给你柯晓叔叔看一下,记住!”